2021/04/28

2021台灣文博會議題廚房「愛ㄉ合作社」後記心得


這次議題廚房的議題是什麼?

是,台灣的多元文化。


小夏天對於關注台灣多元文化理念的議題策展,肯定興奮,特別是能在國家級的展演裡,意味著台灣多元文化的社會變化,是在國家文化力的規劃裡,而在全球關注多元文化的浪潮下,這件正在台灣發生的社會現象,國家會將人民的思考,帶往哪邊?超級期待!


回想前陣子,從接獲策展人邀請、餐點設計、食物定裝拍照、訪談錄影介紹小夏天與越南的連結究竟是什麼?最後,透由接力協助的朋友們,陪著我帶著文化出店的使命,將三款餐盒的食材,順利從台中移動到台北。華山會場議題廚房裡,每隔兩日換一組餐飲團隊,包含台灣、印度、泰國、越南與日本,透由餐飲呈現多元文化在台灣現狀。透過食物發想概念解說,邀請品嚐,我們期待身處在台灣的大家,與越南食物連結後,會有怎麼樣的火花?

然而,在一波波被強力支持的同時,我也有一些朋友們問我,為何在展場看不到你們跟多元文化的故事?


我說:你有看我再一次露臉的影片嗎?粉絲頁裡都有。還有啊!你們有掃描QR Code玩一下文化體驗遊戲嗎?我們也在每一次送餐給客人時,有詳細解說喔!


他們:影片為何不在展場,一次又一次播放,品嚐食物時,也可以一邊看,就能連結感受到多元文化這議題。走進展場的人,是衝著文博會來的,議題廚房只是其中一館,或是就是民眾來華山逛街,我們未必會全部事先做功課!


他們:如果我沒預算買你們的食物,我難道就不能感受不能了解所謂台灣的多元文化嗎?


另一個朋友則提出:影片就算在現場一次又一次播放,難道不會有人評論文博會是在為這五組十家餐飲團隊背書推薦嗎?


我意識到,多元文化在台灣,已經不是未來議題,而是正在進行且期待獲得更多關注與討論的社會議題。然而,文化議題,對一家餐廳而言,是每日的出餐,是每日與相遇的客人的對談,如何在國家級展場呈現可以更完美,讓更多人理解,甚至必須引領議題,讓參觀者產生更多對未來的想像與行動。老實說,這次之前,我從沒深刻思考過,但相信經過這次,未來我們會更有經驗,更能參與貢獻。


那天在會場,有一對年輕夫妻靠過來問我,是老闆娘嗎?可以跟你合照嗎?雖然,我實在不適應曝光,但想起策展人說:「有時候,我們就是要有所犧牲,得做些自己不習慣不喜歡的事,而那事是重要的,這樣才能傳遞妳想傳遞的價值。」 想想,策展團隊影片都用心拍攝剪輯小夏天故事了,現場有參觀者想要一起合照,不正是透過食物後的連結!


年輕女生隨後靦腆開口說了一段,我沒料到會是如此揭露地自我介紹。


她說:「我是台灣人,這是我先生,他是越南人。」「你們做的食物,真的很吸引人,樸實自然,我們很喜歡!我之前就不斷跟我越南朋友提到你們,但一直沒機會去你們店.....」她遞上名片,我一看,天啊!是幾個月前我去過的越南餐廳。她繼續說:「 我們以前開小吃店時,有客人帶有歧視意味地說:你們的越南河粉像是塑膠!」


當下,我內心五味雜陳,隔著吧台,說了些我不知道是否夠安慰人的話,但我知道很快的未來,我一定會連絡她,好好跟她聊聊,好好認識這對台越夫妻。不是因為他們也開越南餐廳,而是,他們是台灣多元文化下的當事人,他們有他們的觀點,我也有我的觀點。在台灣日常早已形成的多元議題,也讓我深思為什麼文博會用文化出餐行動?提出多元餐廳能讓民眾感染的只在「食物」在「口味」?我試著想,試著深入與那些提出質疑的朋友們討論,如果下次有另一個機會向大家介紹台灣多元文化,可以從哪些地方著手呢?可以深入淺出,可以引領,可以延伸,可以討論…..如何爆炸才能讓資訊接軌更多層次的人群?


有趣的是,我問質疑最多的朋友,為何花蓮館,撿一顆石頭,掃描後得到一張貼紙,你們爽度就是高!其中一個回:「因為那是我不知道的想像。」即便我知道石頭的意義不同,但我沒想過石頭與神話之間的連結,繼而,會引起我想多了解花蓮,而不是只告訴我花蓮有大理石和原住民,這些我早就知道了! 


我想了一輪自從我關注越南後的點滴,我可能想到的層面,而這些能為多元文化策展,帶來什麼新的訊息嗎?可以帶給民眾不知道的想像嗎?我沒有答案,只是提問。但我獲得一個顛覆我平日想法,從未想過的建議:「食物可以擺在各式多元文化體驗後,先轟轟烈烈地擊中民眾的心,那麼民眾吃每一口食物時,會更珍惜,因為食物已經不是食物,而包含許多感受。」


民眾會有興趣了解新移民/工來台的緣由與變化?你會有興趣知道為何越南餐廳老闆,竟然對越南這鄰居,覺得可敬又可畏?


早年是婚仲關係,家鄉食物是最容易最直接可以在新社會裡謀生生存的辦法。而後,台越交流,商務旅遊頻繁,自由戀愛,帶來了更多不同教育經濟背景的越南新住民。以我自己為例,對台灣的越南新移民,經過10年,我早從可憐同情的心態,轉化為希望新移民能有更多機會,透過政府或民間協助獲得提升,或是對於越南菁英願意真心投入台灣社會並且貢獻社會感到感恩。經營越南餐廳10年餘,從街上東南亞餐館成長的量與質來看,我對於這股多元文化力的注入,對國家未來的想像,有了更自由更豐富更無國界的視野。


我又想到,異國婚姻後的下一代教養問題、新二代在兩國間的發展、東南亞新移民/工聚落的產生與經濟發展(ex: 東協廣場),甚至新住民從政,這些民眾會感興趣嗎?


我國小的外甥女跟我炫耀,她在學校的家政實作課告訴老師和同學,她早就會包越南春捲了,因為我阿姨開越南餐廳。這件事對比,我10年前剛開店時,大家的驚嚇,我見到了多元文化教育進入體制後,少數、非主流,反而可能是優勢!


新移民/工聚落如何情繫母國與深耕台灣、新移民/工聚落相關組織如何推動與發展和台灣媒體如何為東南亞新移民/工發聲…等等。這些議題,大家是否曾經注意到呢?


例如:四方報和One-Forty ,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台灣、移工文學獎、在台灣蓋一座東南亞移工學校。這些民間的活動力,讓我從想開一家親朋好友都質疑的越南餐廳,一年一年,感覺自己走在一條社會關注,並且社會逐漸希求深入了解的文化融合轉變裡,我自己反思從中汲取力量,也期許自己可以繼續探索更深,分享更廣。


最後,我想文化策展這件事,還真是挑戰重重?留給專家,但我也不可不思考。我還是樂觀地看待台灣珍貴的軟實力價值,正在積累中,未來台灣多元文化的樣貌,是令我期待的!

 -----------------------------------------------------------------------------------

台灣文博會議題廚房「愛ㄉ合作社」

日期:4/16-25 (小夏天排班:4/22-4/23)

時間:10:00-20:00 

地點:台北華山中四A

文化RPG搶先玩:https://coopoflove.slow-food.design

了解更多活動詳情:https://coopoflove.slow-food.design/event

文博會首頁:https://creativexpo.tw

Follow on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coopoflove


台灣文博會議題廚房「愛ㄉ合作社」,小夏天三款餐盒,緊扣食物設計概念,部分呼應同在華山場館之:嘉義與花蓮。


泳渡者/ 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卷櫛瓜沙拉涼麵 (附:檸檬魚露汁)

小卷 (海,水)

櫛瓜

鳳梨(嘉義)

米線(涼麵,水)

魚露(海,水)

九層塔、薄荷與香菜

腰果

花生

檸檬薑蒜辣椒



農夫/ 土 

__________________

咖喱雞飯(附:地瓜脆片) 

雞肉

芋頭 (花蓮,大理石顏色紋路。土裡的作物)

咖喱 (土地的顏色)

椰奶

米 (花蓮,富里有機米)

香茅

小番茄 

地瓜脆片(土裡的作物)


狩獵人/ 石

__________________

蝦香珍珠佐海瓜子(附:芝麻脆米餅 )

珍珠玉米(糯米玉米,嘉義)

芝麻脆米餅 (花蓮大理石,紋路與質地)

蝦米

海瓜子

越南芫荽


*食材所指嘉義花蓮之意,是指本店對於該項食材或物產,個人的認識與連結,並非指當日供應餐點100%自該產地取得。基於方便食材實際取得,唯花蓮有機米部分,能確保100%使用富里天賜糧源出品:  https://www.facebook.com/manna983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