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30

越南人情果醬


今天終於在好食光果醬柯亞的工作室,圍桌開封在越南河內Oriberry Coffee製作的果醬,距離那天熬好立刻吃上一口的日子,約莫兩個多月前。值得花時間等待的果醬,因為是有口皆碑好食光柯亞熬煮的果醬,因為是小夏天從閨蜜的越南旅行,一直到帶著一大票各方好友一起南向。

除了旅行,我們也分享交流。

Photo by Josie Chang
這場交流以簡報的形式進行,一人二十分鐘,台灣以小夏天實現夢想為起點,越南則以公平交易咖啡發展接續,再來是旅人之森分享台中旅行,也替臨時上不了飛機的朋友,亮相了《台北挑惕指南》,而後由嫻熟越南茶產業的朋友分享,柯亞接著說了關於台灣手工果醬的運用與成就,而後再由北澤朋友分享餐飲集團獲利後如何支持產地回饋社會。

Photo by 果糖
每一小段簡報分享後,都是品嚐的時間。

Photo by 果糖
Photo by 果糖
Photo by 果糖
Photo by 果糖
Photo by 果糖
Photo by 果糖
Photo by 果糖
Photo by 果糖
Chef Hung做了幾道越南小點心,也有早已進入歐洲市場的海鮮廠商,現場竟然煮起罐頭蛤蠣湯,殷勤推薦自家產品。一起旅行的台灣朋友們,實在令人佩服,竟然利用台灣小零嘴包裝,將現場佈置成像是小時候雜貨店。柯亞的果醬不用說,除了試吃,購買詢問度最高,一度無視台灣零食體驗,只想掏腰包拿越南盾買台灣果醬。而另一頭則是我緊抓著越南有機河粉創辦人問個不停。我還記得大夥頻頻驚嘆的還有關於越南公平交易咖啡的運作過程與階段性成果,關於更多越南咖啡和越南茶的議題,存在著許多未竟之事,待日後慢慢探索。想來有趣的插曲是,我明明請了越南翻譯,咖啡廳老闆開口竟然用流利英文解說每一段經驗,我嘗試翻譯著,但也總在來不及自我咀嚼時,又得專注翻譯另一段給大家聽。(殊不知,我好想邊聽邊紀錄,原本我打著《台北挑惕指南》作者,絕對可以輕鬆協助翻譯的算盤)

Photo by 果糖
Photo by 果糖
Photo by 果糖
朋友問我為何熱愛交流?我想應該是交流之間,我們會明白世界之大,唯有不斷分享切磋,才能在自我偏好與普世價值之間取得平衡。喝了越南茶之後,茶女士也和Keya對話了,果醬搭配茶的概念,原來她早感興趣了,藉由Keya果醬,正好彼此交換禮物,各自回家好好研究。回憶至此,忍不住好奇,茶女士的沈靜、優雅又帶點直率,她將以何種越南茶,搭配以浪漫與詩意著稱的Keya果醬?

我們沖了一壺越南帶回來的茶,或許我不懂任何高深的茶知識,但茶湯清雅品後舒適,卻是不能騙人的身心感受。Keya巧心準備了無糖優格,點了幾匙越南果醬作為搭配。旅行後的下午茶,有旅行裡的氣味,旅行途中的點滴回憶,大大安慰了為了安排這趟交流一直覺得緊繃的心。

Keya 旅行果醬,越南
第一款:土芭樂+紫蘇
第二款:楊桃+蘋果
第三款:柑橘+香蜂草
加碼款:糖漬紅毛丹

Photo by 果糖
Photo by Josie 
Keya異地旅行時,最欣賞她細膩的情感與眼光,面面俱到,觀察到位。最享受的是聽她詮釋屬於她的感官之旅,毫不設限地盡情投入探索,衝擊後源源不絕地迸出精彩火花。Keya一下子就在我們的越南朋友圈裡,名號響亮,尚未抵達越南時,大家早透過Keya臉書的工作生活紀錄,清楚即將見到一位對果醬充滿理想與熱情的Queen of Jam,台灣市集裡爭相與她對話的畫面,那日也在河內熱烈上演。好食光果醬旅行至越南,為日常飲食生活尚未普遍擁有果醬的越南,埋下可以開出何種花朵的種子?未知。但擁有豐富熱帶水果的越南,怎麼不令我期待呢! 

最後我想說抱歉,去年11月一起在越南瘋狂吃喝團的團友們,我們在Keya帶領下,拼搏產出的果醬,我們先吃了。回憶起一切,讓我嚐起這些果醬時,不論香氣質地和甜度如何,似乎每一款都參有人情的滋味呢!

有人也想來嚐嚐嗎?

Special Thanks to Nguyễn Mạnh Hùng 、 nguyễn btt 、 好食光生活廚房 Keya Jam  Bribery Coffee and photographer 果糖


2018/01/28

越南英雄時間


先說我哪懂足球運動,但我被U23越南足球在雪地裡奮戰到底的精神感動,也見識了越南朋友們可以如何極盡所能地展現愛國情懷。

我突發奇想,如果能問小英雄們問題,我想問:「你夢想過腳下的足球,能帶你奔往何處嗎?」來自熱帶的他們,中國常州舉行的冠軍賽(AFC U23 Championship) ,大雪紛飛,球在腳下,踢球當下還須用手清開積雪,一片白茫茫大雪裡,看台觀眾席上,電視機前,網路直播上,濛濛視野裡幾乎見不著球,英雄硬是企圖清開艱難,屏氣凝神地穩住,越南朋友們說:「 不論結果如何,你們已經贏得我們的心。」(台灣不也是?回想台灣奧運得金牌那霎那,心裡多激動啊!)

Photo from Facebook / the craft house
一月底了,離農曆過年也剩半個月了,街上還沒開始熱鬧,預計想要推出的年菜,還在猶豫路途中。一不注意念頭,我這幾天隨著越南U23足球小英雄消息,翻騰滾熱啊(別人在炒米粉,我喊啥麼燒...台語)。FB越南朋友圈,毫無差別一致更新戰況的發文,可以想像越南這史上未曾踢出的戰績,肯定是九千萬人民關注的頭條新聞。

亞軍賽時,從一張張照片與一則則影音裡,看見街上佈滿遊街吶喊的男女老幼,他們拿出家裡能敲響的各種鍋碗瓢盆,揮舞著越南國旗,金黃色的星星塗在臉上,剃在染了紅的頭頂上,紅潮與星星蔓延於越南街頭巷尾,S型越南國土上的人們為英雄沸騰著,先是河內的朋友,帶著孩子們出門加入加油行列,他說:「 我要讓孩子知道,不論他們在學校成績如何,只要願意盡心盡力,就很令人開心了。」

另一位在西貢辦公室裡傳來訊息:「全國的心,都一直跟著他們。第一次進決賽,太棒了,身為越南人我感覺很榮幸。」

無論任何行業,平時訂閱的越南文粉絲團,我雖看不懂字,卻也看懂全是跟U23有關的發文。我這台灣人看著看著,竟然也跟著心情激昂,和越南友人們在私訊裡,熱熱鬧鬧討論著他們的英雄,即將出征,多勇猛多帥氣啊,情緒高昂之時,恨不得真能如願,受慫恿一秒飛到越南,為這些才23歲(以下)的英雄加油,親眼見證越南捧英雄的力道有多猛有多大。

記得我曾經讀過這樣的說法:「 越南是崇拜英雄的國家,好多路名是過去為國立下汗馬功勞的民族英雄。」

這回又有英雄出現了,這批U23足球國手靠著國家有計劃的培訓,一球一球踢,踢出越南,一舉躍上亞洲足球新星,不只為越南寫下足球運動的歷史紀錄,剛剛看迎接英雄回家的國際媒體報導裡,甚至提到連東協各國都浮出許多讚嘆追捧英雄留言的湧入,如果我沒記錯,根據歷史經驗,東南亞各國普遍對越南是貼上好鬥善戰不友善的標籤,但看著越南運動員在最艱難的環境下,仍然奮力拼搏,實在很難不被這種精神融化感動吧!Never give up, Vietnam! 

我又想起了另一段過去我讀越南資料時,曾經有一段敘述:「 越南人歷經多國侵略殖民,很擅長在艱困的環境條件下處理事情。」從這觀點看來,我想這些日子以來,足球選手們的表現,確實展現出所謂越南不放棄精神了。觀看運動競賽,之所以迷人,大概就是如此,好似大家都有角色可以參與,競技場上的選手背負著大家的盼望,啦啦隊負責加油,幫助選手精力維持旺盛,我為你加油,你為我奮鬥,彼此互相依靠,好像自然而然,大家就能做到當下真心為人祝福的境界啊!


英雄終究只有英雄能承擔,運動員背後日日夜夜的努力故事,永遠是支撐英雄存在的最佳素材,作為一個永遠只能當啦啦隊沒運動細胞的我,這次很開心花了時間體驗了越南世界的英雄時間。

2018/01/09

越南觀察省思

2013年,五年前的今天,在河內廚藝教室認識了主廚。猶記得那日草騎著機車,專程載我飆上黃土飛揚的大馬路,奔往在市區邊的教室,路是如何走的,還能從google map 推測。但一路行至今日,怎麼也推估不到未來將帶給我什麼?不過,擁有許多真摯的友誼,還有許多越南觀察,光是這些也已足夠了。


看著主廚一路從澳洲人開創的廚藝教室裡擔任主廚,而後又經歷五星級飯店與來自世界的廚師共事,也去了連鎖體系和留洋回國的人才們一起努力,拚出一整套中央廚房管理系統,又轉至代理高科技廚具的公司,協助將世界摩登的廚具運用導入炒熱越南市場,甚至以名廚之姿接下各式代言,和明星一起拍汽車廣告,推薦一種生活休閒,開著好車去露營野炊。

河內廚藝教室 Hanoi Cooking Centre

這些日子以來,重讀越南歷史,拼湊出的歷史軌跡,使我漸漸能體會大學時代,那些會揹著背包流浪世界的西方友人,老是推薦我應該去看看越南,他說:「發人省思。我本來要待幾天,竟然變成一個月,還進去陌生人的家。」從單純旅行到走進越南人家庭,融入在越南朋友圈的人際社群裡,愈發體會越南是令人敬畏讚嘆的國家,歷經中國、法國、日本、美國,藩屬、殖民與侵略,一波又一波苦難不但沒有放棄,還從敵人那學來優點,巧妙融合並蓄。光是我們享受浪漫的法式越南飲食,就堪稱經典的法國百年殖民影響,更不用說千年中國孔子思想與漢傳佛教帶來更深遠的文化影響。

1986年起經濟政策開放了,熬過來的靈魂,不用花心思於戰鬥掙扎,一段段歷史換來的平和,人人處於不快點加把勁發揮,機會可能就在一瞬間消逝。年齡平均不到30歲的猛勁,近9千萬的人口,光是內需市場,就足以使人們鋪天蓋地想要抓緊每一個可能的未來。河內經營連鎖餐飲品牌的朋友,總是說:「 市場真的很大,都是年輕人,都會消費,都能消費。即使不能做leading brand, 市場規模也大到夠發揮了,留學回來後,我沒想過需要去其他國家努力。我們就是越南人,已經熟悉越南市場,何必到其他國家努力。」不過,她們卻馬不停蹄地在上海、北京、臺北、新加坡...考察。南越的朋友留學臺灣,回到越南幾年之間,已經脫貧轉富了。成為老闆的特助外,還幫助家人在大勒投資了旅館,靈活的頭腦怎麽可能不好好善用自己的家鄉最珍貴的價值呢?大勒是世界旅人標誌為浪漫的度假城市,蔬果花卉特別豐美,當年法國人正是將第一棵咖啡樹種在大勒山上,開旅館接待旅人,投資家人也給自己多了管道賺錢。邊和的朋友,短暫一年師大進修中文後,2010年回到越南,心裡想的更是多元投資,行動也一致,幾年來投資過流行服飾、咖啡廳、手機店、二手車市、股票買賣...應有盡有,他悔恨錯過了開炸雞排的最好商機,但最傾心的還是珍珠奶茶,老是笑著怪我為何不去越南幫他。

無論是背景雄厚或是白手起家,各有機會,每一個人都相信未來一定比昨天更好,因為家人都平安,沒有戰爭了。

發展中的政經情勢,跟著國家拼經濟,改善家庭,使自己成為家族的好榜樣,是推動一般年輕人上進的一股強大支持力。我的越南朋友們,不乏從小失去父親的照顧,靠著母親一個人拉拔著兄弟姐妹們長大,這樣的成長背景,再加上點個人的努力和運氣,通常年紀輕輕就能獨當一面,在外受上司器重,受朋友照顧,在家族裡除了是光耀門楣的好模範,更是親族想盡辦法沾光攀關係的指標人物,妨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1975到1990年間,越南船民逃難的冒險故事,更是一篇又一篇的血淚史,逃得出去的不見得能生存下來。先是海上的狹小空間、短缺食物和不知是否安全抵達的心裡煎熬,上岸了又是未來何去何從的等待,外界再如何變動,不變的是仍然堅信這賭注非下不可,相對於可以預期的政治干擾,他們寧願選擇顛沛後可能還有一絲安定的機會。當我閱讀西方越南主廚的家族故事時,讀到了第二代融入異國文化的困難,實在敬佩他們能夠堅持下來,不過,可想而知,父母或是祖父母在艱難的海上,在難民營等待審批通往第三國的煎熬,全堅持挺過了,他們所有的苦,也就不足為道了。

家門外的西方教育,幫助他們學習西方融入當地,回到家就是維持傳統,說越南話,吃越南食物,敬老扶幼,家裡開餐廳維生的比比皆是,端上一碗碗家鄉來的Pho(越南河粉),送出一碟碟團聚一定會吃的炸春捲,安慰了一起飄洋的家鄉人,當地人吃了也習慣,很幸運地,靠吃,日子也就漸漸安穩生存下來了。難怪越南朋友說到越南料理,每個人都感到驕傲,他們都能說:「越南飲食融合東西文化,東方人吃喜歡,西方人吃也習慣。市場很寬廣。」有能共同能欣賞的美味,東方西方文化衝突就少了許多了。這又是越南辦到的事。

越式法國麵包 Banh-Mi / photo by 果糖
越式牛肉河粉  Pho Bo / photo by 果糖
這些成長於西方國家的第二代,無論是年幼時跟著逃難,或是之後才出生,家族緊密的連結支援關係,使得長大後尋根的動機特別強烈。記得2006年第一次到河內旅行時,我們一行人就在下龍灣船上遇見了一對澳洲來的父子,旅程中閒聊分享,才知道是父親帶著他回到越南,由南西貢,中至順化,北至河內,一路循著S型長型國土,造訪原本應該生長的土地。那時的我,對越南僅止於旅行景點的初淺了解,單純覺得就是父子就是一趟尋根之旅,沒有太大省思。

日後,讀了一個又一個海上難民的故事後,對自己當時無知感到汗顏,父子溫文有禮的應對裡有種凝重,豪華的下龍灣郵輪上,煙霧瀰漫,微風吹來,景致宜人,但那眼神望向的遠方,是無盡的記憶,一輩子終究無法忘記。是苦難,也是幸運吧!多年之後,父子同在一艘船上共度時光,過去是冒險地航向未知,回來尋根後呢?內心的一塊缺憾,是否就此補丁完成?未知。但痕跡肯定無法抹滅。

年輕人還有體力精力能力選擇回到越南土地貢獻,老一輩的大概就在來來回回的旅程裡,逐漸凋零.....

越南河內民族學博物館
世人看見越南船民傲骨的韌性,其實我也從目前在台灣生活的越南新住民裡窺見,不可諱言,是另一種越南故事,但為了改善家庭的心意,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的想望,初心本質是相似的。冒險程度或許不比當年以生命為賭注的越南海上難民,但誰說今日嫁來台灣就是美好開始的保證呢?各有心酸,各有美麗,或許經營不似想像中美好的異國婚姻是代價。

我想,每個人不論生在哪個國家,生在哪個家庭,縫縫補補的人生,正是人間的真相,我們都不完美。有點態度但保持柔軟地接受來自世界的機會,是我所觀察到的越南和越南人。


顯示更多心情
留言